心臟主動脈有機會隨年長而老化,無法正常開合,便會增加心臟負荷,導致心衰竭,嚴重者甚至死亡。現有三分之一患者因年老體弱等原因,不能承受傳統開胸手術。伊利沙伯醫院是首間公立醫院引入微創主動脈瓣植入手術,手術原理與「通波仔」相近,以導管植入「人工心瓣」擴大心血管。至今已有六人完成手術,成功率達百分百。曾接受手術的病人喜言術後「痛楚全無」,該院來年將再為五人進行手術。
伊利沙伯醫院內科顧問醫生蔣忠想表示,隨年紀增長,心臟左心室出口通道會出現漸進性阻塞,導致心絞痛、氣促、暈眩等,如不治理更會致命。美國有研究指,約百分之二至四的六十五歲人士患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可接受傳統開胸手術,但需全身麻醉,於胸腔切開直徑約一尺傷口施手術,出血等併發症機會較高。
伊院去年引入「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以導管將以豬心瓣製成的「人工心瓣」經大腿股動脈運送到心臟,張開後可取代原有心瓣,過程約需兩小時,康復時間亦由七至十日減至一至兩日;有國際研究亦指,微創手術可將死亡率減五成。
該院去年尾至今年五月已為六名嚴重主動脈瓣狹窄者進行該手術,最年長為八十四歲。該院內科顧問醫生陳鑑添估計,本港約有一千名嚴重患者適合接受微創手術,但至少有三成人難以接受手術,包括年長病人心血管較彎曲及體形較細小。
七十八歲的陳伯早年做運動時發現經常氣促,反覆體檢後確診主動脈瓣狹窄,之後便安排接受微創手術,術後並無不適,數星期後更可接受另一手術植入心臟起搏器。陳伯笑言:「好似冇做過手術一樣!」
另外,該院亦發現需接受「通波仔」手術的人數漸增,來年將有關手術服務延長四小時,額外提供三十個名額,並在心臟科護理病房增兩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