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微針技術原應用於醫藥用途,用以刺激真皮層纖維組織母細胞增生以製造膠原蛋白,以及協助藥物滲入角質層,但至今實際醫藥應用仍然有限。近年有商人將微針技術用於美容,聲稱適用於身體不同部位,並達至不同效果,例如用於面部有助護膚品被皮膚吸收、用於頭部有助生髮、用於身體有助減肥去紋等。醫學界對微針美容療效存在爭議,甚至認為反對皮膚有害。
微針的物料有矽、不銹鋼、鈦、玻璃及聚合物等,一般以滾輪或印章形式使用,視乎適用位置,微針的長度、粗幼度、角度、排列方式及數量均有所不同,坊間普遍有售的微針針長由零點二五毫米至一毫米不等。
香港皮膚專科醫生協會主席陳衍里指出,若皮膚表面有許多微細傷口,會減低皮膚保護能力,增加受外物刺激的機會。美容成分滲入量增加亦不等於可增強效用,胡亂將護膚品配合微針使用或未見其利先見其害。整形外科專科醫生應純原亦稱,經微針處理後的皮膚,表面水分容易流失,建議療程後一個月內多作補濕護理。皮膚科專科醫生黎湛暉認為,坊間有售的微針工具的針太短,不足以深入真皮層,其美容功效可能極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