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美債悖論

標準普爾下調美國長期主權信貸評級,需要留意的是,評級機構仍然維持美國短期主權信貸評級「A-1+」最高級別不變,意味評級機構看好二萬一千億美元以上的削減開支方案有成效,但長遠看美國經濟仍然是負面的。

理論上,當長期主權信貸評級被下調,意味着某國長債的信貸風險提高,國家不能償還借貸的可能性增加。人們對債券產生疑惑,對其需求自然減少,債券價格下跌,孳息率便上升。然而,這理應不變的定律,在這趟主權危機之下卻沒有出現。

美債孳息率不升反跌,十年期國債孳息率一度下探至二點二七厘,創○九年一月以來的新低,有悖於理性投資者對債券市場操作的一般認知。有分析認為,這反映市場在恐慌情緒籠罩下,仍傾向將資金投向美債避難,由此引伸出美國債市的成熟與優勢,其他國家難以媲美。

要是投資者不相信評級機構,股市不會崩盤,一切回到原點;因此,當評級機構把美債降級而全球股市應聲崩盤之際,證明評級機構仍然獲得大部分投資者的信任,儘管雷曼事件之後,很多評級機構變得有點聲名狼藉。弔詭的是,投資者偏偏繼續購入信貸評級被降至「AA+」級、前景「負面」的美國債券,而不買擁有比美債級別更高、屬於「AAA」評級的其他國家債券。

投資者既相信評級機構的專業決定而做空股票,卻繼續擁抱美債,非美債不買,究竟是投資者真心相信美國前景樂觀,還是投資者的心早已被美國綁架,成為美債的奴隸?

何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