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講人治港」虛應周旋

王光亞的「成也英國,敗也英國」論教不少人耿耿於懷,甚至有點不服氣,認為北京干預特區事務有愈走愈遠之嫌,就連一向保持政治中立的公務員隊伍也不能幸免,令特區政府領導層承受極大的政治壓力。

隨着中港融合速度加快,兩地的經濟發展與民生問題密不可分,相互影響的態勢日趨明顯:內地過去一年通脹持續升溫,輸港食品價格飆升,導致本港家庭的菜籃子問題也變得尖銳化,這是民生層面的互動關係。

從發展層面講,六優產業前途之所繫,恰恰在於內地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能否成功,為港商提供新機遇。「十二五」規劃綱要,港澳地區首次單獨成章,可見中央的重視。

中央期望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既肯定香港有應對區域與全球競爭和風險的能力,亦提醒特區政府面對外部複雜多變的環境要有憂患意識。

近年中央對港事務的關注,早已超出外交與國防的領域,更延伸至政制、經濟與民生等方面,今次王光亞的講話是一次突破,觸及敏感的公務員事務。其實,六月王光亞訪港時便與常秘共進午餐,引起政界關注。

有趣的是,特區政府要重視長遠規劃,以此逐步化解深層次矛盾,是中央自曾蔭權出任特首之後,每次上京述職時的主調,但多年來似乎沒有獲得正視,予中央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的強烈印象。

王光亞的放言,可視之為反映中央的不滿。曾蔭權日前突然會見記者,表示聽到很多意見,認為在處理民生上,要作長遠考慮,故他會提出一些長期措施,未知會否是另一次的虛應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