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噪音屬極大能量聲波,雙耳若長期接收,內耳神經細胞會被永久破壞而死亡,造成無法治愈的永久性失聰。職業性失聰補償管理局指,近年職業性失聰者有上升趨勢,主因與基建地盤工程等高噪音行業職位增加,加上當局去年放寬補償規限至單耳失聰者亦受惠。身兼該局主席的耳鼻喉專科醫生袁寶榮強調,已失去的聽力「返唔到轉頭」,建議工人不要怕麻煩,須戴耳罩保護聽覺。
打樁、鑿地等地盤工作所製造的噪音可高達八、九十分貝,袁寶榮指,在這類高噪音環境下長期工作,患者會出現耳鳴、聽不到電視廣播、與人溝通時要大聲對答等失聰徵狀,如工人從事該局規定的廿九類高噪音行業,持續十年,而聽力損失達四十分貝以上可獲補償。
當局去年將補償規定,由雙耳失聰放寬至單耳失聰,並容許已獲補償者,若繼續從事高噪音工作可再獲補償。當局去年主動聯絡單耳失聰而被拒補償者,並批出四百七十二宗個案,佔去年獲批補償個案近七成;再次補償則批出七十宗。
六十歲的林先生於地盤工作三十多年,負責用機器於地底鑿挖泥石,「啲機器聲困喺地底,用咗輕便耳塞都好嘈。」他○六年出現失聰徵狀,經工友介紹申請補償,但僅左耳符合失聰規定,未獲補償;至去年放寬補償規定後終獲十多萬補償金,並獲約八千元資助購買助聽器。
輕便耳塞有助將噪音減低約二十至三十分貝,耳罩則可將噪音減低三十多分貝。袁寶榮指,不少地盤工人嫌熱嫌辛苦僅戴輕便耳塞,隔音功能未及大型耳罩,即使可獲補償,但「內耳神經細胞數量固定,死咗就無,失聰就返唔到轉頭。」他呼籲工人感覺熱都要盡量戴耳罩。去年該局收到三百四十九宗首次申請個案,較前年的二百宗大增七成,其中單耳失聰者約佔四分之一。該局未來將資助中小企購買聽覺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