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民族復興偉大傳承

武漢市的武昌,是「辛亥革命」打響第一槍的地方。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革命軍在廣州黃花崗起義,可惜以失敗告終,革命軍隨即轉移根據地至武漢,在該處策劃新一輪對滿清政府的攻擊,並於同年十月十日在武昌發動的攻擊中,成功推翻滿清政府。是故,武漢可謂是辛亥革命的橋頭堡,也是中華民國開創歷史性一頁,走上共和的橋頭堡。

十二日,我與兩岸四地一百多名學生,藉辛亥革命一百年之機,往武漢市的革命紀念館,在孫中山先生雕像前拜祭,緬懷追思。兩岸四地都有不同的中山先生雕像,但大部分的造型都是鬚髯鬍子、深邃目光,或身着帥氣西裝或筆挺中山裝的壯年孫中山。我凝視着中山先生雕像,忽地有種想法,為何中山先生的表情是如此憂心忡忡、悶悶不樂,難道成功推翻滿清政府,還不能讓中山先生展露半點歡顏嗎?

中山先生一輩子顛沛流離,輾轉天下,奔走四方,傳揚革命理念,終在武昌一役中取得勝利。但中山先生卻展現鬱悶情懷,想必仍在擔心新中國的未來前途,且身邊缺乏有擔當能力的戰友夥伴,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未能竟全功,當下,我亦明白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這訓詞背後中山先生的愛國情懷。

仰望中山先生雕像,默哀之刻,忽見一隻小鳥落在先生雕像頭上,如中山先生託生於鳥上,聆聽着我們的殷殷呼喚,飛來一見。彷彿是,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中山先生將之託付予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