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替補機制眾矢之的

「七一」遊行人數今年創七年來新高,反映民怨深重。即時的挑戰,是如何處理替補機制,是撤回方案,做好公眾諮詢,然後重返立會表決,還是硬闖。政府終於屈服,宣布方案押後表決。

從政府的角度看,「七一」遊行訴求極多,今年尤其如此,反對替補機制儘管成為最後的動員令,畢竟只是其中一項較重要的訴求,不能也不應該替代民生與經濟的選項,故針對替補議題的上街人士,未必如各方評論所指,影響力甚巨。

遊行人數,民陣的二十二萬顯然含有頗多水分,警方的五萬四千則有低估之嫌,雖然另外兩個由學者主持的研究,估計人數介乎五至七萬之間,與警方的較接近,卻與民陣的相去極遠,誰是誰非,引起爭議。

今年遊行的特色之一,是離開維園之後,遊行人數不斷滲進馬路兩旁,令整體人數統計不易為。經過多年觀察及參與,市民變得聰明,烈日當空,毋須在維園四周等待,反而沿途加入來得更灑脫及自在,可惜如此一來,就令人數的推算變得困難。

近年遊行多了年輕人,今年尤其明顯,相信「八十後」與「九十後」為數極多,接近四成之高。年輕人參加遊行,合則來,不合則去,聚散匆匆,多選擇於沿途加入與離開,使得各種統計難言準確。

值得注意的是,年輕人對未經諮詢的替補建議極之反感,這是今年最吸引及動員他們上街的議題。

對施政不滿的市民,情緒高漲下,容易聚焦一項可以即時打擊政府權威的社會行動,毫無疑問,替補機制已成眾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