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死穴難解

對於立法會替補機制,本欄一直的立場是,無論最初建議的跨名單替補,亦即是最大餘額制,還是同名單替補,兩者都可以接受。問題並不是出在用哪種替補,而是政府不設諮詢期,結果反對聲音和焦點,已不再是問題本身,而是手法和過程。哪種替補方法較佳,抑或藉辭職而搞公投已不再是討論範圍,沒有一個定期的諮詢,就成為死穴。在強大輿論壓力下,政府不得不押後表決。

現時香港的政治生態,對一個重要的政治問題,政府跨過諮詢這一步,直接提交法案,是非常危險的做法,更何況現時政府是處於負支持度的情況,這個死穴一被進攻,其他都不用提。

政府之前這樣做,可能是要趕在區議會選舉前立法,因為區議會有五個議席由分區直選產生,所以最穩妥的方法,是在區議會選舉前,把一切相關的選舉條例完成立法程序,避免有被司法覆核的危險。

但就算十一月是死線,之前也有很長的時間,為甚麼不能在今年年初先提諮詢文件,做兩個月的諮詢,而諮詢的前提是不希望再有補選公投的出現。前提確立後,用哪一個方法,是同名單替補,還是跨名單替補,抑或按不同的情況作不同的處理,例如非主動辭職,這包括死亡或被取消資格,和主動呈辭的作不同處理,都可以是諮詢的範圍。如果今年年初諮詢,現時提出方案表決,在程序上就不會出現冇諮詢的指控。

替補方法的優劣,還可以有辯論的餘地,但跳過諮詢一途,就真是百辭莫辯。多走一步,就可以省下大量麻煩,當時偏偏就是不走,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