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呔曾還是免開尊口為好,前天他在慶祝回歸酒會上致辭時,將香港回歸十四周年,說成了十周年。是鬼使神差,還是心有所思,口有所言,只有他自己心裏清楚。
回歸十周年的二○○七年,煲呔曾當然銘記於心。那一年,這位因老董腳痛下台執死雞當了半屆行政長官的九流「政治家」高票連任,當選第三屆特首;那一年,他東施效顰,提出「進步發展觀」,與胡總書記的「科學發展觀」互相輝映,意氣風發,好不風光。
四年過去,物是人非。中文大學民調結果顯示,近四成受訪者不滿煲呔曾過去一年的表現,創下其任內之最。煲呔曾成了全香港最不受歡迎的人,更是「七一」大遊行逾二十萬抗議民眾的公敵,隨時可能成為第一個「遲到早退」的行政長官。
四年過去,除了向北大人交了「政改方案」的成績單外,煲呔曾給港人帶來了甚麼?在此期間,樓價飆升了多少?無殼蝸牛添了多少?物價漲了多少?收入有減無增的家庭增加了多少?煲呔曾敢拿出答案,能直面市民嗎?
四年前,沒有「地產霸權」的提法,沒有「夕陽政府」的比喻,不會有派錢愈多、罵聲愈多的尷尬,更沒有「曾蔭權下台」的口號,這又是為何?
煲呔曾打包單稱餘下一年任期會努力工作至最後一分一秒,還形容夕陽政府的講法是「虛無縹緲的政治術語」。沒興趣知道煲呔曾有沒有本事撐到最後一分一秒,但港人心裏清楚,只要他多呆一天,大家就要多捱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