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懷騫的開心舞叫人熱愛生命,同樣「唔怕黑」的曾建平亦大踏步向前走。他患有遺傳性眼疾,事業如日方中之際,視力逐漸衰退。他一度意志消沉,幸能從生活細節中慢慢重整自信,克服心理障礙,更積極參與義務工作,現在是病人互助組織聯盟主席。他不跳開心舞,卻帶領病人走出病房,爭取在醫療體制中「有say」。病,可以令人生活有障礙,卻無阻生命的意義。
曾建平走入會議室時,準確地握住門柄關門,說話時準確面對對方,並主動伸手與記者握手,行動似與常人無異,但他卻坦言看到的記者,只是一團光影。四、五歲時,曾建平的父母發現他晚上視力不佳,與小朋友玩耍時,經常跌跌撞撞,小四時已是六百度近視的「四眼仔」,總是坐在班房前排,晚上要開着「大光燈」做功課,至十二歲時,確診患有「視網膜色素變性」。
中學畢業後,他加入商界大企業,從事市場業務,經常出差、應酬,但卻發現視力逐漸衰退,他笑言在燈光幽暗的酒會,有時看不見對方伸手,有時想與女士握手,卻誤觸對方的腹部。工作上愈來愈多不便,他轉為處理內部事務,負責策劃工作,公司為其電腦加裝特製軟件,又提供視聽器材,不過工作壓力亦隨之增加。
「當時只係三十幾歲,有時秘書叫我簽名,我搵成日都搵唔到個簽名位;我以前日日睇書、睇雜誌,但慢慢開始睇唔到,有一輪幾唔開心……」他坦言,他的病屬遺傳性,亦無藥物治療,但眼見兒子年紀還小,自己又正值壯年,曾因病一度意志消沉,自信心跌入谷底,連按櫃員機都無信心,擔心阻礙背後排隊的人。九八年,因難以應付工作,提早離職。
不過,當他與其他病友接觸,發現有人比他情況更差,卻可克服困難,勇於面對生活,「其實撳機好簡單,搵到五字嗰點,就好快知道其他數字的位置,依家我㩒機都不知幾快!」他說,即使失去視力,他還有其他感官,只要「見招拆招」,生活水平影響不大,例如看不了戲,就聽音樂,一樣可娛樂。想深一層,人生難免有煩惱,若只是着眼自己失去的,反而造成莫大心理影響,甚至會加重病情,倒不如好好運用自己還有的,嘗試做更多。他引用自己設計的一句口號「有障無礙,活得精彩」。
大踏步走出去,曾建平的人生真的更精彩。他在九五年與十多位病友成立視網膜病變協會,是當時全球華人社區首個同類組織,○○年起參與國際視網膜病變協會,○六年起參與國際病人組織聯盟,○九年更當上病人互助組織聯盟主席。他不諱言,現在「看」到社會更深、更廣,體會到草根階層難處、社會上的不公義,都是他以往在商業社會看不到的。
他期望帶領香港病人再邁出一步。雖然本港醫療先進,但醫療文化仍需作出改進,他提倡「人本醫療」,醫療體制以病人為中心,提高病人地位,成為醫院、政府、醫生等的合作夥伴,並提供專業培訓,讓病人有份參與制訂政策。「依家有啲醫生當病人好似水喉,醫病就好似駁水喉,但係有時醫生拍一拍膊頸、傾兩句,已可以令病人覺得受尊重。」非醫病而醫人,期望當局看得更多。
圖:甘偉倫/文:陳詠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