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興衰無常 教訓良多

古往今來,為政者要想坐穩天下,都要總結前人失敗教訓,制訂避免重蹈覆轍的方針政策。這樣做,有時管用,有時不管用,可能還會治一經、損一經,出很大的問題。曾蔭權政府看到董建華搞「八萬五」弄垮了樓市,就提出了一系列刺激樓市的措施,結果樓市狂升,搞得民不聊生,給香港經濟和民生造成的傷害不在「八萬五」之下。

曾蔭權政府看到董建華要「大有為」,學「計劃經濟」那一套,把香港弄成了「假大空」,就「重拾」英夷時代「積極不干預政策」,一切由「市場話事」,結果香港經濟不僅一片混亂,而且失去方向,形成了大商家的經濟霸權,貧富懸殊加劇,社會矛盾惡化,比「計劃經濟」的假大空更惹民憤。

可見,吸取教訓、總結經驗並不易為,不是簡單的相反做法就是「正確」的,還要顧及許多其他的因素及掌握好「度」。隨着社會發展,有些新問題冒出來引起的「致命傷」,並不是針對舊問題、用相反的方法解決舊矛盾就可以擺平的。

祖先們在「談史論政」、「鑑往知今」時就注意過這個問題,他們總結說,秦始皇看到周王朝因分封諸侯而亡,便行中央集權,以為會「萬世一系」、「江山永固」,不料被身為匹夫的陳勝、吳廣造反而推翻。漢高祖劉邦看到項羽輕易從幽谷關進入關中,自己也以入關奪得天下,為維護政權就特別加強對險要關隘的把守,重兵布防,不料堡壘最易從內部攻破,一個王莽不奪一關一隘就篡漢成功。王莽根據自己篡權之經驗,認為要保住政權,就必須防範身邊有野心的大臣,要不斷削弱他們的權力,不料讓王莽新朝完蛋的不是堡壘內部,而是「亂民暴動」。

面對種種興衰無常,古人教訓良多。士大夫賈誼說,幹任何事情都會招來禍患,再好的方法也難免被奸人鑽空子,為政者只有真誠任用德才兼備的人,才能避免災難,然此同樣「古難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