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亞對香港的評議,相信經過小心研究,因為王光亞既要得到普遍市民的掌聲,又不能被泛民主派拿來做干預香港「高度自治」的文章,分寸必須拿捏得非常準確。
王光亞的言論只集中在兩個議題:一是房屋;二是通脹。這兩個問題幾是人所共見,既是人所共見,自然再無爭議。王光亞重提全部或起碼九成以上香港人關注的問題,便是提出香港人的立場,而不是北京中央政府的立場。
香港的問題一大堆,但打擊面大小不一。例如內地孕婦湧港產子,就事論事,其中許多有欠公允的地方,但由於打擊面小,可能只涉及數萬人,其他人充其量只是仗義執言,真正的感受未必很深;香港教育也有很多問題,但不是人人都有子女就讀中小學,就算有,也是有好有壞,滿意學校教育水平的也大有人在;唯獨是樓價和通脹,兩個問題的影響都非常全面。
個人估計,滿意現時特區政府的房屋政策者不足兩成,這些人大多數是既得利益者,他們不只是業主,而且是大業主。不過,筆者接觸了不少可以列入既得利益者的人士,他們認為房價升得不合理,卻不是從個人利益為出發點,而是站在香港長遠利益以及社會公義的立場講話。
至於通脹,年薪百萬以下的人士和家庭都會感受到通脹的壓力,尤其是沒有自置物業的,租金的加幅已到令人吃驚的地步,在業主加租的壓力下,預算有限的家庭只能搬到較遠較小的單位來逃避這些支出。當然,那些學者可以說是自由經濟使然,但設身處地想想,市民受到樓價和通脹左右夾擊,很難不光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