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官僚當特首一定幹不好

北京半途換掉董建華,讓曾蔭權當特首,一個重要原因是北京發現沒有任何仕途背景的人當行政長官,很難駕馭英國人建立的文官系統。以往英倫「空降」的港督都能對本地文官系統頤指氣使,是因為這些港督在英國本土有仕途訓練,而且英國對香港實施殖民統治,本地官員通常已被馴化得奴性十足,視英倫派來的港督就是主子,不敢不敬。

不過,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下的自己同胞當特首,他們就大為不服氣:你小子一天官沒做過,一天政府部門沒幹過,憑甚麼管我們?九七回歸後本地華人高官這種只敢對自己同胞才有的心態,北京並不了解,董建華也不了解,他們都被英國人「忽悠」了一大把:以為香港的公務員和文官制度是「嚴守中立」的,誰來領導他們,誰當特首都是一樣的。

然而,回歸後董建華的悲涼遭遇讓北京清醒,「發現」非仕途出身的特首對香港的文官體系和公務員是玩不轉的,反被人玩,不妨換換「思路」,一方面建高官問責制,讓被培養的未來特首人選進入仕途,熟悉香港政府運作和公務員隊伍,一方面在沒有做好準備之前,讓一位資深公務員出任特首。這就有了曾蔭權富貴從天降,有了唐英年棄商當官。

在這樣的布局下,北京對香港特首的「看法和要求」也有了轉變,從原來的特首應該是一位有聲望、有影響、有深厚背景的社會賢達之士,成為走仕途的資深官僚,當特首實際上就是在香港仕途當上最大的官。

然則,香港經過這麼多年的政治變革、社會發展,走向「雙普選」之路已經非常清晰,而且在體制內和社會上有了很大的政治影響力,一個官僚當特首是無論如何駕馭不了的,僅僅有仕途經驗是遠遠不夠的,甚至有反作用。曾蔭權幾年來的失敗管治,以及唐英年「疑似特首」民望不斷走低,都是無可辯駁的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