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上網支援 政治任務

政府斥資超過二億元公帑,推行「上網學習支援計劃」,被前香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葛輝指控隱藏「政治任務」。葛輝聲稱,有政府高層多次向他指出此任務乃「比財政司司長更高級官員」的意旨,即暗示此事的最高「操盤人」是曾蔭權。

究竟所指「政治任務」為何?根據葛輝陳述,時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的劉吳惠蘭表明「最好政治結果」是「讓互聯網專業協會挨家挨戶上門為低收入家庭提供服務」。據他所言,互聯網專業協會是多名政府高層多次表明欲選取擔任該計劃服務提供者的機構。若所指屬實,該機構明顯是政府高層認為最可信賴者。

政府究竟信賴他們做甚麼?以為低收入家庭提供上網服務作藉口,進行「挨家挨戶上門」活動,性質如同政客政團進行「洗樓」。而且,由政府操控的「洗樓」活動,肯定比政客政團財雄勢大得多,二億元耗盡仍可吹噓成效,增撥資源。「洗樓」次數更無政客進行同類活動的限制,可全年進行,提供售後服務便是最好藉口。

服務員上門,為政府說幾句好話,已可產生收買人心之效:「政府真好,免費為你們提供上網服務!」更可以測試上網功能為名,向孩子們展示官方網頁,或親政府政黨網頁,並把網址加於互聯網瀏覽器的「最愛」檔之中。

從提供上網服務,發展至電腦班,再發展至家庭俱樂部,比政黨派油、派米高明得多,現代化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