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衞生組織(WHO)癌症研究機構昨發表報告,首次指使用手機可能致腦癌,報告的發表隨時觸發如上世紀九十年代有關香煙致癌的集體訴訟潮,而美國現時已有同類案件在處理中。世衞的報告立即引起國際流動通訊業界不滿,質疑報告是根據舊資料得出結論,說服力不足。
世衞癌症研究機構將具有致癌潛在風險的物質,分類為「致癌」、「很可能致癌」、「可能致癌」、「很可能不致癌」或「無法歸類」。世衞在今次報告中,便將手機列作「可能致癌」類別。組織專家早前重新檢討以往發表過的研究報告,其中一項去年公布的研究便指出,過去十年每日用手機通話超過半小時,罹患神經膠質瘤的風險會增加四成。
在世衞發表報告同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要求法務官衡量,應否受理一宗指控多間手機供應商的訴訟。案中原告人法里納(Francis Farina)代表賓夕凡尼亞州多名居民,控告包括十九間手機製造商及電訊公司,指它們未有保護手機用家,令他們免受有害無線電輻射影響。
法里納指用家一般將手機放在貼着頭部的位置,他形容現時美國逾一億九千萬名手機用家,都是長期暴露有害程度的輻射。他又指,適當使用免提耳機可減少頭部接觸輻射,但被告公司只是在市場上,將耳機當作方便講話的配件銷售。
現時全球有大約五十億個登記手機用戶。國際無線電通訊組織CTIA回應,世衞將手機列作「可能致癌」類別,跟醃菜和咖啡同級,並「不代表手機會致癌」。CTIA又指,專家只根據以往研究得出今次結論,並無進行新的研究,不排除那些舊有的研究存在偏見和其他有缺陷的數據,暗示WHO的報告說服力不足。CTIA還舉例指,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等監管機構均曾表示,「現時科學證據的分量,不足以令手機與任何健康問題扯上關係」。
歐洲環境局過往曾要求進行更多相關研究,並指手機可能像吸煙、石綿和有鉛汽油等,成為公共衞生的重大危機。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癌症研究中心主管,更向所有員工發出通告,指使用手機可能有患癌危險,呼籲減少使用。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