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大建公屋

內地訪客問我香港怎麼辦?我說解決香港問題十分容易,問題只是政府有沒有決心,敢不敢得罪既得利益者。

我提出的措施花不上政府幾百億公帑,第一當然是擴建公屋,與此同時,提高申請入住的收入限制。

香港殖民地時代的徙置區、廉租屋、公屋政策是藏富於民,幫助低下收入階層除有屋可居外,還有餘力積累資金投資子女教育,或經營小生意創業,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半數以上居民住在公屋,今天才只是百分之三十多。當年經歷了六七年暴動、兩次石油危機的經濟困難,香港社會穩定,經濟還有增長,公屋的功勞極大。

今天公屋變成狹義的福利,政府將收入線壓得過低,使收入稍高的低層居民、來港年期不足的新移民不得其門而入,在私屋市場飽受剝削。於是,公屋失去了藏富於民的功能。

與其隨便每人派錢六千元,倒不如多建公屋,擴大公屋社群的規模和多元化。政府應拋掉歧視,改為積極活化公屋社群、社區,一百幾十億的支出,既可擴大建築業就業和衍生的經濟效益,也可讓數以萬計的低下階層居民改善生活。

因此,要在香港維穩,擴建公屋,增加公屋居民,應屬不二法門。但政府的高官正等待退休後接受地產商的馴養厚待,他們願意像七十年代麥理浩那樣大建公屋嗎?

擴建公屋不但能維穩,還可振興經濟,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