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基金已經變質,成為政府與民間、政府與財團、政府與社福機構、政府與政黨之間的矛盾。
第一,政府打算透過關愛基金向新來港人士派發六千元,有人批評此舉是公然歧視新移民;而政府只以基金去資助清貧中、小學生參加遊學團,但對於更佔大部分應該受到關愛基金支援的N無人士,政府還未交代支援細節,因此被人批評是「大細超」,緩急輕重不分。
第二,財團不支持關愛基金。關愛基金自從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後大半年過去,在完全沒有制訂任何服務及援助指標的大前提下,政府便煞有介事地向坊間財團募捐五十億,財團有感這是政府「霸王硬上弓」,自然罵聲不斷。現階段財團抱持靜觀其變的態度,關愛基金款項還未達標實在是意料中事。
第三,關愛基金與本地社福團體構成競爭。關愛基金的性質等同公益金、東華三院等歷史悠久的本地社福機構,也是依賴財團捐款,向坊間人士提供服務。然而,兩者的服務對象多有重複,不僅是資源錯配;更何況,關愛基金由政府設立,理論上由政府下達募款指示,要比社福機構外出籌款更加強而有力,更易達標。
第四,關愛基金淪為派發政治酬勞的小金庫。政府以關愛基金來應對政治問題,政府有甚麼政治上的頭暈身熱,就都會用關愛基金向各方疏通。反對派認為,關愛基金是政府對反對派虛與委蛇,以換取支持政府施政的目的。難怪,政黨攻擊關愛基金是政府用來應付輿論、敷衍民意的「政治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