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炳良倡不同形式復建居屋

【本報訊】政府壓抑樓市炒風無方樓價持續上揚,又漠視要求復建居屋的民意,惹來社會上極大回響。行政會議成員張炳良昨日高調與政府「對着幹」,直言樓價高屬結構性問題,政府不應漠視問題,在復建居屋立場上亦與政府繼續大唱反調,指興建小量單位根本不影響樓價,敦促政府應以不同形式復建居屋。有公屋團體亦認為復建居屋已有社會共識,批評當局不肯「認低威」重推居屋。

身兼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的張炳良出席電台節目時稱,本港樓價已達九七年水平,樓市已成為全國市場,樓宇供應量根本追不上內地的強烈需求,令樓市存在結構性問題,即使再加推土地及增加印花稅等都不一定能壓抑樓價,認為政府不應漠視問題,復建居屋更為實際。「社會上冇咗以前的顧慮,例如會否弄垮樓市,今日已冇人爭論,呢幾年亦有售賣居屋,但完全冇影響樓市。」

張炳良認為,現時市民薪酬與樓價已脫節,政府有需要面對市民的不滿和需求檢視未來房屋政策,包括考慮以不同形式復建居屋,「其實唔一定要房委會進行,外界建議都係一年幾千個(單位),對樓市冇影響。」

可仿照澳星 將市場分割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李永達則建議,將一般市民購買的單位與豪宅市場分割,限制非本地人購買,指部分國家屬自由市場亦有限制,如澳洲及新加坡等均有市場分割政策,本港亦可倣效,如限制非本地居民只可以購買獨立屋或高價樓房,保障本地人住屋權益。

張炳良認為此做法值得考慮,但不能高估政策效用,以及研究會否違反基本法及影響本港自由市場形象等問題。「如果境外嘅購買能力強,就算限制集中響豪宅上,亦可能令豪宅價格上升,影響其他中小型單位,問題好複雜。」

另外,公屋聯會主席王坤對本報表示,市民對復建居屋已有共識,但政府至今仍「企硬」,「唔需要如以前咁每年起二、三萬個單位,六千個已經好足夠。」他建議除由房委會興建居屋外,亦可沿用以往機制,以私人協商方式由發展商興建中小型單位,再由政府售予合資格人士,發展商有利可圖之餘亦可穩定供應。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早前已明確表示復建居屋非壓抑樓價手段,發言人昨日表示,就此問題沒有其他補充。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