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三輪戰略與經濟對話共識有限,分歧依舊。但官樣文章也不乏新鮮亮點,印象最深的是,這次對話有點像一場華府高官中文評核試。
論功底,曾留學北大的財長蓋特納贏足成條街。單是「中國偉大的哲學家孔子說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熱烈歡迎你們來到美國」的開場白已經拿足頭彩。還有字正腔圓,略帶京味的「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據稱講稿上這八個字寫的是漢字,連注音都不用。
國務卿希拉妮也不示弱,雖不能直接用普通話表達,但勝在言簡意賅。上回是「同舟共濟」,這次打孖上,變成「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進步神速,叫人刮目相看。
雙方簽署了促進經濟增長和擴大合作的全面框架,中美開了甚麼路,架了甚麼橋?譬如貿易方面,中方會放寬美國公司在內地競投投資項目的限制,和容許外國銀行在內地出售基金和汽車保險;而美方只「承諾」會放寬對中國高科技產品的出口限制。
前者務實打開門,但後者只是務虛出口術,到時由美國國會表達「民意」從中作梗,中方能奈何?其實,希拉妮拋中文書包不過「逢場作戲」,毋須太認真。
蓋特納那句八字真言也不過是搞搞氣氛而已。內地學者早前披露,中國二○○三年以來所增加外匯儲備的帳面匯率損失高達二千七百多億美元。美國向中國狂賣國債,而美元卻不斷貶值,北京幫華府渡過難關,對方卻小動作不斷。美國有恃無恐,中國有口難言,這就是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