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同性戀總統候選人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在蔡、蘇二人殺得見血見骨之際,由蔡英文勝出。此仗贏得並不輕鬆,候選人還未出爐即爆出性取向問題,這八卦的選舉議題在台北政壇引發強烈的震盪,顯示台灣處在民主學習的過程,經常跌跌撞撞偏離主題,民主之路的多元聲音,在熱烈的探討中搶奪了初選的話語權。

過去綠營人士曾質疑馬英九的性取向,繪聲繪影地將馬英九列為同志,馬英九以「無聊、子虛烏有」反擊才歸於平靜。今民進黨內部見干戈,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要求未婚的蔡英文應公開交代其性取向,似乎單身女性都有性取向的原罪,抹殺了民主選舉的精義。選舉元首乃以執政能力來認定,污濁的選舉造勢與攻擊,讓人深感民主之路的顛簸,何時能將台灣帶往新的民主層次領域,而不是消費當事人的性取向。

台灣社會一向男尊女卑,男人拈花惹草不為過,風流才瀟灑,表現大男人主義,相反,女性過了適婚年齡尤其在職場上表現優異就必須背負性取向有問題之「道德標準」。蔡英文的性取向被質疑,引發了社會的反彈,指施明德的理論乃是建構在早期父權時代,性取向是否應攤在陽光下檢驗,應有社會民情的共識,倒是台灣社會對女性美醜、性取向注入了八卦元素,失去了嚴肅性。蔡英文消極不回應,且順利由全民調勝出,證明她的性取向公開與否並不引起社會的共鳴。

施明德當年領導紅衫軍獲得極高的評價,但他掀起的性別論戰卻成了眾矢之的。選舉應回歸選賢與能的正軌,操作性取向問題正暴露了台灣對同性戀的情結,台灣的政治領域不斷開放,但傳統保守的社會心態卻總在關鍵時刻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