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萬港青有抑鬱症狀

新一代青少年難適應社會急速轉變,特別憂慮學業與前景,負面情緒容易誘發抑鬱症。一項調查發現,約有三成二的廿五歲以下青少年曾出現不同抑鬱症狀,推算全港約有五十八萬名青少年有抑鬱症狀。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指,不少「八十後」常以受害者心態面對壓力,以自殘或破壞行為宣洩,並非單純反叛。他曾遇小學生因學業困難「手」至肌肉發炎,又有初中生為求肯定自我「瘋狂購物」,建議家長發現子女行為有異,應盡快求醫。

再生會獲公益金資助,在○九年至一一年間透過抑鬱症評分問卷測試了一千一百二十名廿五歲以下青年人。結果發現三成一年齡介乎十五至廿五歲的年輕人出現抑鬱症狀,更有三成三年齡介乎十四歲以下者有抑鬱症狀,整體亦有半數人曾想過自殺或自殘。

再生會主席黃至生指,香港廿五歲以下人口有一百八十多萬,推算全港約有五十八萬青少年有抑鬱症狀,較中大早前調查得出的數字高四倍,也反映本港情況比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嚴重。

擔憂前景 自殘宣洩情緒

精神科專科醫生陳國棟指,年輕人因擔憂前景壓力大,但遇逆境時分不清責任屬誰,便選擇抑壓情緒,或將責任歸咎於社會不公,變成激進行為。曾有小六女生因成績轉差患抑鬱症,每日手一次,兩、三年後痕布滿整隻手似穿了條紋衣服,更至肩膊肌肉發炎。亦有十二歲少女常被朋輩嘲笑她肥胖,平均月花五千元瘋狂購買iPhone4、衣服等「潮物」提升形象,其後證實患抑鬱症,母親也被迫辭工看管女兒,控制她不再揮霍。

前醫管局護理總行政經理林崇綏提醒家長,若子女情緒失落、對事情失去興趣、持續失眠、性格衝動或思想負面,經常自卑自責,應馬上接受治療。

抑鬱症康復者王楚夷曾入院治病,經長期藥物治療後情況有改善。

部分抑鬱症症狀

情緒低落

對大部分事情失去興趣

失眠,或臨天光前二、三小時扎醒

思想及反應遲緩

思想負面、自卑自責,甚至有傷害自己的念頭

資料來源:再生會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