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強調發展創意及測檢等六大產業,但遭業界批評,指從不積極發展自主審查專利制度。業界眼見本地自主審查專利制度落後於競爭對手新加坡及澳門,自救發動培訓各類大學不同院系畢業生擔當專利師,推動香港成為區域性審查專利中心,令本地知識型經濟有新的發展,業界更批評港府以沒有人才為藉口,放棄推動該項工作。
本港行專利保護法規只是沿用九七年前港英年代的做法,新創意發明品送往英國、美國或歐洲先進國家處理測檢後取得證明,回港做專利登記而受專利保護。由於專利申請審查認證的過程能促進不同行業及工業發展,例如創意發明、專利師培訓、法律程序註冊、工業生產將發明製成產品、專利產品融資、大學畢業生知識型經濟發展及國際專利註冊認證帶來的背後資源,對工商、金融、勞工、大專培訓及提升國際地位均有積極推動作用。
新加坡及澳門政府認定,專利申請註冊工作能在新一代知識型經濟概念下,促進社會不同行業發展,既能鼓勵創意開發,亦能利用創意變成產品推動工業生產,再帶動金融集資,遂分別確立他們各自的自主審查專利制度,抓緊這項商機。然而新加坡及澳門並沒有足夠的專利測檢人才,新加坡只是與澳洲合作,澳門則與北京共同發展專利認證測檢。反觀香港,仍然是被動地沿用九七年前的專利登記註冊。
近期由法律及工業專業人士組成的香港專利師協會會長陸地表示,港府仍然是「慢動作」地回應指本地沒有專利測檢人才,難以發展這門自主審查專利制度。協會只能繼續從多方面推動這項工作,一是透過立法會議員向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游說利害關係;二是培訓更多具資歷的專利師,邀請英國著名的華威大學與職業訓練局開辦專利師碩士課程,培訓來自不同專業的大學畢業生投入專利師行列。
陸地強調,專利師並不一定是法律專業,知識型經濟下其他如文商數理生化的大學生,經過專利師培訓後,更能運用他們的專業,在測檢專利申請時發揮作用,例如美國一些專門替客戶「度橋」保護專利權的顧問,也是發揮他們的腦筋而非大學專業。他相信本港發展專利師培訓,可以讓更多不同院系畢業生在創意產業範圍獲新的突破,從而紓緩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壓力,亦能為本地建立自主審查的專利制度儲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