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老僧入定犯錯難免

曾俊華的「加碼版」預算案雖然受到市民歡迎,但政府的管治危機深重的格局卻未有改變,領導層必須深刻反省經驗教訓、改弦更張,重新定位才有出路,否則跛腳鴨政府未來難以避免迎接更多突發性的政治危機。

正在北京出席人大政協兩會的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教授,日前承認社會有怨氣、小事容易變作大事,釀成群眾性的不滿,更斷言香港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究竟往何處走?政府的角色是甚麼?需要社會作廣泛討論。

劉教授是政府中人,掌握極多政府內部訊息,對民意動向也有較佳的了解,其言論有一定代表性。問題是,他的意見究竟對特首及其班子與高級幕僚有多大影響力?或者講,曾蔭權能聽得進幾多意見?

政府不是有所謂高層次的策略發展委員會嗎?本來是不錯的平台,可接收民間意見,除非委員未有盡責反映意見,或者官員沒有用心聆聽,視之為政治花瓶,否則社會民怨積累,深層次矛盾陸續爆發之勢,無理由政府一無所察。

有趣的是,公眾根本不察覺策發會的存在,也不了解可怎樣通過委員向政府表達意見,某程度上講,策發會已「報廢」,政府與民間的溝通漸走下坡,官員與社會脈搏完全脫節,管治危機在不斷加深。

一月下旬,溫總理指出,最能評價政府工作好壞的是群眾,最能反映政府工作情況的是基層,群眾的意見使我們知道政策貫徹落實的情況,知道群眾的困難和問題所在。然曾蔭權及曾俊華現時一派老僧入定,好官我自為之之態,根本聽不進民間意見,試問制訂政策及作重大決策時,怎會不出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