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於十七屆五中全會上說:「要不斷深化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規律性認識,必須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堅持從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在「以民為本」的基礎上,為讓百姓過有尊嚴的生活,內地將會積極發展一套具效益的民意諮詢機制。事實上,每一個政府都為「如何諮詢民意」的問題惆悵,更多的會借鑑香港特區政府,因為香港的民意諮詢機制由來已久,且運行良好。但在這次預算案鬧劇下,所謂的優良機制或者需要來一次大檢討。
政策惹來民意強烈反彈非近年的事。最早可追溯到民間保衞天星碼頭、皇后碼頭,以至最近的清拆菜園村、高鐵風波等,政府在方案提出前的漫長諮詢過程中,民間回響比較平和,但當方案要具體執行時,民間就爆發激烈反應。其實,政府並非沒有做諮詢,也並非沒有吸納民意,但有人問,是不是我們一直信賴的民主諮詢程序太冗長,導致政策出台時不能與時並進?抑或是我們一直信賴的民主諮詢方法未能吸納足夠民意,導致政策與民意逆背?
這種Last Minute式的鬥爭也可叫「臨天光鬥爭」,但就往往令政府手足無措,令諮詢工夫付諸東流。看來,我們一直秉承的諮詢機制、諮詢渠道、諮詢對象等,絕對有大檢討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