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海基會二十年

海基會是台灣在兩岸開始互動時成立的白手套,專責與大陸交手。走過汪辜會談的盛況,經歷了民進黨執政的沒落蕭條,到二度政黨輪替,海基會又承重命,再度活躍。兩岸關係風風雨雨,海基會搭起溝通的橋樑,也曾備受政治洪潮的衝擊。海基會已有二十年歷史,在兩岸關係平穩發展的今天,正是轉型之時。

○八年國民黨重新執政,海基會再度打開兩岸協商的大門,得以正式浮上枱面。兩岸互動總有靈活的機制進行,過去兩岸關係緊張之際,傳聞蔣經國糖尿病重,北京名醫便曾奉上至珍藥品;李登輝時代,兩岸的密使成了媒體頭條新聞;民進黨執政,國共之間互通款曲,開了一屆又一屆國共論壇,完成多項協議,讓當時執政的民進黨抓狂,也讓台灣迎來了二次政黨輪替的歷史洪流。

海基會在民進黨執政時形同虛設,走入低潮,且傳出面臨裁撤的命運。後來,國民黨重新掌權,海基會重現生機,於兩岸間肩負重任。

經歷了多項協議的簽署,兩岸各個部會的溝通也愈發頻密,更轉入專業範圍。馬英九政府上台後,台灣官員可以正式的職銜上談判桌。不過,面對專業問題,海基會成員已沒有能力參與談判,如近期成立的兩岸經合會,其組織架構已超越海基會的功能。海基會對兩岸和平有極大貢獻,但隨着兩岸情勢轉變,其影響力勢必逐漸式微。現在,海基會已開始積極運作兩岸互設辦事處,為轉型做準備。

海基會必須在轉型中尋求更大突破與發展,否則,馬英九認為未來海協、海基兩會不必定期開會,豈不宣告海基會將壽終正寢,淡出歷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