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接連發生升降機墮驚魂,住客每日搭都心驚膽戰,矛頭更直指升降機公司維修保養不善。事實上,升降機維修業界現正面對人手不足、零件質素下降及鬥平搶生意而惡性競爭等種種憂患,而從業人員工作量有增無減、怨聲載道,更是令維修保養的次數和質素每況愈下的原因,加上機電工程署監管不力,促使升降機事故頻仍。住客隨時搭上「跳樓」,「命仔」危危乎。
馬鞍山錦英苑本月中發生升降機撞散大堂門嚴重事故,再掀起住客對乘搭升降機的恐慌。現時全港約有五萬七千部升降機,機電署資料顯示,過去四年,平均每年發生約二百三十多宗升降機事故,雖然當中只有約一成四屬升降機機件故障,其餘多為住客不小心使用個案,但近期機件故障的個案愈見嚴重,敲響其安全性的警號。
升降機事故連連,負責維修保養的升降機公司成為眾矢之的。業內人士都不諱言,現時業界工作確實隱患處處,整個業界都怨聲載道。「價錢減咗二分一,人手少咗二分一,質素咪都係得番二分一囉。」香港電梯業總工會副理事長嚴傑雄表示,業界近年出現惡性競爭,公開招標過程往往價低者得更成為致命傷。
嚴傑雄指出,二十年前一部升降機維修、保養費用,約為每月五千元,惟十多年前,政府帶頭公開招標,這制度雖然公平,但卻潛在「價低者得」和綑綁式招標問題,即同一屋苑就算有不同牌子的升降機,亦由同一間公司承辦。自此,公司之間競爭開始激烈,升降機維修、保養費用減至每月二、三千元,部分公司就算遇到並不熟悉的升降機牌子,亦會照樣承辦,但職員根本不清楚該些升降機的性能。
保養費大減更直接令人手和檢查次數「縮皮」。嚴解釋,惡性競爭前,行內慣常由一組人,即一名技工、助理技工和學徒共三人,每日做四部升降機的維修、保養工作,另外尚有一組人候命,負責突發的緊急維修。惟近年不少公司為減省成本,這堆工作已縮減至由兩名技工負責,而處理升降機的數量又增至每日六部,令他們疲於奔命,過往可每星期做一次檢查,現時亦要變成兩星期一次。
「兩個人每個月差唔多要檢查八十部,根本唔夠時間檢查,仲隨時要『走人』做緊急維修,都唔夠膽樣樣拆開嚟睇。本來要檢查兩個鐘,最後得十幾分鐘檢查,可能門未打開就當檢查咗。」一名業內資深技術人員對此大吐苦水,他更謂工作辛苦、待遇不吸引,就算有新人入行都「做唔長」。
事實上,記者日前巡查時,在葵盛東商場發現一部升降機的開門鍵出現故障,即使按住,升降機門依然會關上,之後升降機承建商已派人維修,記者再到訪時,管理員稱:「早兩日師傅嚟咗,依家已經整番好!」記者試用升降機時,開門鍵已沒有問題,但當升降機超重時,卻未有發出警告聲響,不斷開門關門,無法上落,估計是維修人員未有發現錯誤有關。
更「得人驚」的是,在公開招標底下,一些公司不知日後能否獲續約,為了減省成本,該資深技術人員說:「升降機零件唔捱到最後都唔換,安全性自然降低咗」,部分甚至在更換零件時將貨就價,「貨源唔會用番原廠,用內地貨就算,零件質素可能達唔到原裝要求。」他更慨嘆說:「十幾年齡係最危險,依家檢查不足,惟有聽天由命,睇邊部咁唔好彩出事!」
其實,私人屋苑亦想選用優質的升降機承建商,奈何因政府無提供足夠資訊,最後才以價錢做取捨,觀塘區議員陳汶堅直斥機電署監管不力:「機電署對呢啲公司有一個記分制,但資料唔夠公開,私人屋苑或單幢式樓,甚至無管理公司嘅業主,普遍都係見邊間平就揀邊間,到發現服務差時,又要換公司,費時失事。」
他又謂,經常接到居民反映對屋苑升降機公司服務的不滿,曾經有居民被困,屋苑的管理公司只聯絡承建商到場解決,遲遲未有報警,結果居民被困了四十五分鐘才獲救,類似事故經常發生,只是過程中無報警,機電署就不會知悉。而過往亦每每是在有升降機「出事」後,才被外界揭發有關升降機或公司問題多多,他促請機電署做好監管角色,同時提高透明度,為住客提供更多重要資訊。
升降機安全性成疑,機電署發言人卻強調,現時機電署有七名工程師及十八名督察負責規管升降機及自動梯的安全工作,又已多管齊下監管升降機安全,包括將十抽一的突擊巡查次數,提高至七抽一;加強有關承建商的實務守則要求,以及提供招標文件範本給公眾參考。另外,自○九年九月起,已印製《註冊升降機承建商表現評級》小冊子,供業主立案法團和管理公司參考。
圖/文:探射燈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