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內地也好,在香港也好,那個所謂的通脹率一直都被人懷疑是不是可以準確地反映物價的真正升幅。
不過,編指數的當然有大條道理,說這種統計法合情合理。最近瑞士銀行的經濟學家安德森也力排眾議,認為內地公布的物價指數可靠,並借用《經濟學人》雜誌所用的麥當勞巨無霸指數,證明內地官方公布的物價指數大致可靠。
物價升幅,其實就等於瞎子摸象,社會上這麼多貨物,每個人的消費模式都不一樣,所以要爭拗準與不準,大家都有一定的理據。但憑個人的感覺,則無論是在內地還是在香港,物價的升幅都比那些指標數字來得高。
物價水平和真實消費行為還有一處差距,那就是折扣。個人不曾學過編算物價指數表,所以不知道物價計算有沒有把正價和折扣價分開處理。
今年有不少朋友埋怨,過去經常有的折扣期,今年都消失得無影無蹤。個人光顧的一間百貨公司,多年來在農曆新年前都會有某些特價促銷,今年亦不見出現。再說,農曆新年後例有一輪減價潮,但等到現在也不曾遇到。而減價促銷在超市的雜貨更是平常,個別貨品固然可以打折,也可以買一送一,或者大量購買再予折上折,但只要在這些促銷手法上改變一下,減少一點折扣,這不會反映在指數之上,但市民卻付出較高的物價。
至於在內地經營的朋友更表示,那些政府收費雖不增加,卻巧立名目,例如買一開三,改用其他項目來收費,這又可以避開指數。總而言之,物價高低,消費者是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