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生活繁忙,光顧快餐店或連鎖飲品店購買熱飲極常見,但外賣熱飲使用的塑膠杯蓋受熱可能釋出損害健康的雙酚A物質,台灣專家指當地初生嬰兒臍帶血驗出雙酚A,少女早熟的元兇可能來自女士們喝外賣飲品時,直接從膠杯蓋出口位置飲用,經年累月攝取雙酚A,孕婦亦會將該化合物傳給胎兒。本港茶餐廳、快餐店等食肆使用的外賣熱飲膠杯蓋,原料為聚苯乙烯,與台灣研究發現相同,長時間蓋上高溫飲品也有釋出雙酚A的風險。
本港食肆用的外賣熱飲膠杯蓋上印有回收標誌六號,即該產品以聚苯乙烯製成,食肆售賣的熱飲溫度高達攝氏七十至八十度,飲品蓋好後,蒸氣或飲品都會接觸膠蓋,膠蓋就可能釋出雙酚A,溶在飲品中,該型號的杯蓋亦正是台灣使用最多數量者。
本港食物安全中心說會了解事件。目前本港沒有法例規管在食肆提供的餐具安全,但《飲食業規例》訂明,飲食業經營者使用的物品不受有害物質污染。另外,業界應確保提供給顧客的餐具與食物接觸時,遷移到食物的化學物質不導致食物不宜人食用。香港海關發言人稱,海關就雙酚A測試市面的塑膠水樽和奶樽,未有發現不安全的產品。
本身是婦產科專家的台灣新竹東元醫學院副院長簡基指出,近年篩檢當地新生嬰兒臍帶血時,意外地發現二三百種化合物,包括雙酚A,相信該化合物大量存在於塑膠製品,人若經常接觸,日積月累吸收,便會影響女性內分泌、生殖能力及懷孕,甚至傳給胎兒。若嬰兒出生後,不幸地接觸含雙酚A的奶嘴或不合格的玩具,可能四十歲前就患上乳癌等癌症。
城市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林漢華表示,像聚苯乙烯等物料的成分雖包括雙酚A,但製成餐具等用品後,化學成分可能已改變,要將物料的成分還原,需要在攝氏一百度或以上高溫半小時至一小時,才能分解出雙酚A,情況類似「烚奶樽」般,但一般熱飲倒出後會冷卻,溫度在攝氏八十至九十度的時間不會太長,故釋出雙酚A機會不大。由於嬰兒奶樽消毒過程釋出雙酚A機會高,故歐盟才禁止奶樽使用會釋出雙酚A的物料,但對其他食品容器則沒有這規定,相信成人塑膠餐具攝取該化合物風險不高。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指出,現時沒有法例監管外賣餐具的物料,業界難要求供應商或生產商提交其產品安全認證文件,除非當局驗出某種餐具不符合安全標準,業界才會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