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奶粉脫銷?

因內地居民搶購,香港個別牌子的奶粉缺貨,市民反應強烈,有的甚至要求限制內地居民來港購買,或徵收額外成本。

只是個別牌子缺貨,全屬市場情況,因不涉國計民生,政府不應干預,應由市場調節。供求失衡乃是需求突增,未有適當庫存應付,引致臨時出現脫銷。這些牌子的奶粉不是在香港生產,生產並非不足,只是調運供貨安排反應不夠快以致供求失衡,生產商與供應商可以迅速補貨,不會出現較長期缺貨脫銷。

對本港市民來說,僅是一次過的較為不方便,市場調節機制沒有失靈,政府不可能干預。干預也於事無補,反而對香港作為內地居民消費和進貨市場的聲譽有所打擊,香港整體的形象和經濟會受到損害。

奶粉只是一例,由於內地通脹和假貨劣貨因素,加上人民幣升值,內地價格甚或高過香港,正好給香港作為靈活適變的市場經濟一個大好機會。

即使香港不生產,但可進口銷售,這對香港本地服務業可產生較大的附加值,比單純批發式的轉口貿易,對香港經濟裨益更大。

單只珠三角,便有五、六千萬人口的需求,香港應把握良機,積極在國內外採購進貨,把香港變成內地居民購物消費的場所。只要進口迅速靈活,不會出現缺貨脫銷,對本地居民需求不會產生排斥作用,香港便變成一個大商場、購物天堂,服務業轉型便可克服物流航運衰落的打擊,也沒有單靠金融房產的就業狹窄、貧富懸殊之弊。

奶粉脫銷,表示我們還未對內地轉移來的消費需求有足夠準備。亡羊補牢,未為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