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政治任命打破政治中立

「一國兩制」下的「港人治港」是一項政治工程,從行政長官到各司局級高官,整個治港班子都是朝廷的政治任命,他們是政治官員。英國人在部署撤退時,重點考慮的「港人治港」是「公務員治港」,但他們沒有想到,要實現「公務員治港」,就要把公務員高官「轉變」成「政治任命」,這樣才能名正言順。英國人部署的「公務員治港」,只是讓以布政司為首的高官全班過渡到特區政府,讓北京任命的行政長官成為「空降部隊」、「光桿司令」,治港大權掌握在公務員手裏;加上立法機構民主化的「制衡」,行政長官就更加成為「公務員治港」的擋箭牌。

英國人的這個設計,令首位行政長官董建華很不爽,不但權力被架空,而且政治上也很惱火,他是「愛國」的,那班「坐直通車」而來的高官們則是「親英」的,這樣的格局和分野不斷侵蝕和衝擊着公務員的所謂「政治中立」,「港人治港」塗滿了不同的政治色彩,充斥着內部政治鬥爭。最後,董建華在北京支持下推出高官問責制,對治港班子實行「政治任命」,其班子成員可以來自社會各界,也可以來自公務員體系,這個門一開,「公務員治港」就名正言順了,英國人當年沒想到、沒做成的事情,董建華和北京做到了,助其完成了。事情的發展十分弔詭。

在「高官問責制」的基礎上,北京挑選公務員出身的曾蔭權取代董建華,他成了「公務員治港」的最高代表。曾蔭權上任後,其管治班子多是公務員中的「AO黨」。文首說過,「港人治港」是政治工程,現在變成「公務員治港」,公務員的所謂「政治中立」也就不復存在,他們的進身前程和工作考慮不能不深染政治,不能不和政治聯繫在一起,公務員隊伍特別是高官隊伍遲早要出現可大可小的分化。同時,經過「政治任命」洗禮的公務員很容易變成「政治動物」,激發政治熱情,離開官場後,也要通過其他途徑完成其未竟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