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屆香港特區政府當家煲呔曾,非常遺憾的,能夠自我表揚的任內偉大成就,只有三個,一是政改方案通過,香港政制可以向前發展邁向普選;二是最低工資完成立法,香港出現第一個法定最低工資水平;三是包括政府總部和立法會大樓的添馬艦發展工程大功告成,煲呔曾可以在新立法會大樓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
大家可以想像,今年十月當他發表謝幕施政報告時,回想前後六七年任期內,只能做成如此三件事,會是甚麼心情呢,百感交集乎?
煲呔曾昨天在主持添馬艦發展工程平頂儀式時說,這是一個重要里程碑。他如此表述:這個工程的設計概念是「門常開」,今日,這道常開的門已經在我背後昂然矗立,它除了是一項建築特色,亦提醒我們要時刻秉持開明開放的態度,積極進取,廣納民意。構成這門的行政和立法機關大樓,外形各具特色,但都展示現代化、簡潔和莊重的設計概念。
所謂開明開放、積極進取、廣納民意,聽起來很有反諷味道,實際情況正好相反也。
特區政府施政不說也罷。然則這個「門常開」里程碑究竟是甚麼東西呢?按照煲呔曾目前的心情,政改方案是里程碑,最低工資是里程碑,「門常開」自然也是里程碑。但想當年他意氣風發壯志凌雲之時,他要名留青史的東西,不是這三個里程碑也。
那是甚麼偉大成就呢?政制發展玩鋪勁,再加十大建設,再加西九天幕大地標也。也就是以政治經濟的偉大成就來名留青史,而不是只為政府總部和立法會來「門常開」呀。
事實上,煲呔曾的真正最愛乃是西九天幕大地標,就像國際金融中心之紐倫港那樣,紐約有百老匯,倫敦有西城區,香港也有新西九,文化藝術大天幕也。
然而十分遺憾,政制只走了一小步,十大建設雷大雨小,埋不了尾,西九仍然沒有文化,天幕地標消失在雲端,如今只剩下根本不入十大的「門常開」,映照着天馬艦大英帝國的餘暉。
十月謝幕施政,不堪回首,幸好還有道「門常開」,常開大門見天幕,為君留名也。
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