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的「明星」濕地獲呵護備至,只要有適當保育,濕地可以「增值」吸引更多候鳥到訪,或成為景點吸引遊人。
自○五年底起,上水塱原濕地由香港觀鳥會及長春社展開自然保育計劃,引入生境管理計劃,包括種植水稻、慈菇等淡水農作物,同時增加濕地面積,為雀鳥、兩棲類等提供更多棲息及覓食環境。至去年底,雀鳥品種增至二百六十一種,升幅逾兩成,佔全港雀鳥種類一半,部分更為初到港境的新訪客。
米埔自然保護區是拉姆薩濕地的一部分,早已被列入限制進入的禁區,將濕地受到的人為騷擾減到最低,世界自然基金會透過「米埔虛擬遊」網頁,及舉辦公眾導賞團,帶市民於秋冬季欣賞候鳥來港過冬,春夏季則觀賞基圍蝦、蝴蝶及蜻蜓。
濕地公園就如「加工明星」,建築在補償濕地上,以人造濕地和為水禽重建的各種生態環境,展示生態多樣性,現在已發展成生態旅遊景點,供本地及海外遊客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