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騎士炒車多賴行衰運

駕駛電單車俗稱「皮包鐵」,意指容易在意外中嚴重受傷。有大學研究發現,曾發生交通意外的電單車司機較傾向將意外歸咎於「撞鬼」或「行衰運」等迷信因素,相反無出意外的司機則更認同「跟車太貼」、「酒後駕駛」等風險因素會引致意外。研究更發現,曾出事的電單車司機有較高傾向超車或超速駕駛,且對突發事件的反應平均較無出事司機慢半秒。研究人員希望針對結果制訂出駕駛改進課程,減低電單車意外率。

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鄭樹基引述運輸署數字指,近年涉及電單車的交通意外率較私家車高約三倍。該系人體工效及功能實驗室與電機暨電子工程師學會香港分會於○八年起,研究電單車駕駛者行為與交通意外的關係。

有助訂駕駛改進課程

研究分兩階段,首階段共有九百二十名、平均有八年駕駛經驗的電單車司機參與。當中三百三十名司機曾發生交通意外,他們較傾向認為「撞鬼」、「純粹運氣問題」或「不能解釋的原因」會引致交通意外。鄭樹基估計,此類「迷信司機」認定意外是宿命,故投放較少專注力留意路面情況,或改善駕駛態度與習慣,因而容易發生意外。相反,無發生過意外的司機則較認同超車、超速、不專心等不正確駕駛態度是導致意外的主因。

研究同時又發現,曾發生意外的司機較多出現違規行為,例如在急彎「爬頭」、跟車太貼、超速等,違規行為指數平均分較無出事司機高出三成。

第二階段研究則有一百零九名司機參與,他們佩戴上眼球追蹤系統後模擬駕駛電單車。結果,無發生意外者更專注留意路面情況及倒後鏡,曾發生意外者對突發意外的反應時間,平均較無出事司機者慢半秒。

研究人員未來將研究電單車司機的腦電波訊息與司機作出衝動行為的關係,希望可針對上述研究結果制訂駕駛改進課程,提醒司機不應作衝動行為或抱有不正確駕駛態度,改變他們將意外歸咎宿命的觀點,減少意外的發生。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