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獨食難肥

所謂盈餘,其實就是在用錢計劃中花不去的錢。

財政司司長手中捧着那一千幾百億元的盈餘,總要有一個出路,數來數去,就只有三個去向:一是往庫房一扔,讓盈餘上升到六千億以上;二是把今年的盈餘用在明年的開支之上,但政府怕加大經常性開支,萬一到時收入減少,又變成結構性赤字,尾大不掉,更是麻煩;三就是派糖,在財政預算案中宣布計劃,把盈餘以不同的途徑派發給市民。

政府派糖自有其歷史發展的因素,那就是回歸之後的幾年,特區政府遇上龐大的赤字,尤其是公務員的經常性開支,使到特區的包袱沉重而缺乏彈性,幾經辛苦,才把公務員的人數削減,並且控制經常性開支。但是,當經濟復甦,尤其是吸引大量北水南來,香港過水濕腳,也變成豬籠入水。以印花稅為例,庫房「水浸眼眉」,擋也擋不住。

不過,當政府既以小來定位,又不敢因為一時好景而加大經常性開支,錢太多總不能全部歸入庫房,折衷的辦法就是以一次過的方式回饋市民,變成公司的花紅、上市公司派股息一樣,好景就有,不好景就冇,那就成為派糖的習慣。

故此,派糖不是某一年財政司司長大發善心,而是形勢如此,政府只是順應民情,一次過派發來解決問題。如果政府今年有六千億盈餘也不派,盈餘的出路就只有第一、二兩途:第二途政府一定不會做,因為手上沒有甚麼大計,如果只是加大福利開支,那比派糖更難推銷;但行第一條路,市民又會覺得政府獨吞千億。俗語有云「獨食難肥」,況且以現時的政治環境,政府要獨吞也吞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