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民主軟實力

台灣將花一整年時間慶祝中華民國一百周年,馬英九在元旦的文告中為這連串慶祝活動定調,在元旦祝詞中高呼「中華民國萬歲,台灣民主萬歲!」將中華民國與台灣民主畫上等號,以民主軟實力來分隔兩岸,作為防護盾。

同時,馬英九亦高呼「台灣的未來,我們自己決定」,從中可體會出他的弦外之音:尊重台灣民意對未來的選擇,不管是統抑或是獨都以民意為依歸,並以此召喚綠營共同團結,再創台灣奇迹。

中華民國一百歲,至今仍糾纏在國家認同的爭議中,反映了台灣在苦難中成長,這實是民族的悲哀。台灣不可能在「中華民國」與「台灣國」之間飄蕩,今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必須有共同的認同,才能繼續向前行。

孫中山是大陸認同的「革命先行者」,而中華民國在台灣創造了三民主義的模範省,現兩岸的交流融合,進入政治議題最大障礙是北京不承認「中華民國」,令兩岸關係難以進一步深化,造成馬英九的迴避,也更令綠營有創造「台灣國」的正當性。兩岸應以孫中山的理想來連結,畢竟中山先生建立中華民國是以民有、民治、民享的理想與世界大同為目標。

現兩岸和解政策獲得了實質利益與國際認同,可見兩岸中國人的結合才可創造更大的輝煌。但在野黨不斷質疑馬政府「親中賣台」,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強調應建立「以台灣為主體的國家認同」,相信「台灣土地與人民」才是國家的認同。她又稱不需爭論「九二共識」或「一中各表」,因為台灣人民對國家的認同無論是「台灣」或「中華民國」,皆非對岸中華人民共和國。

因之,馬英九以軟實力來區隔兩岸,爭取人民對台灣的認同,凝聚台灣人民的共識,以抗衡區隔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