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是文章大家、文章高手,因為他不僅極有才情,而且博覽群書,文史底子很厚。和毛澤東一起打天下的人分成兩個極端,一係就是和他一樣酷愛讀書、極有學問的人,一係就是一腔熱血、敢打敢拚的「大老粗」。
不過,那些酷愛讀書、極有學問的人也分兩種,一是只死啃馬列經典的留洋派、留蘇派,這些人多有「第三國際」的背景,是蘇共欣賞培養的人物,曾掌握中共黨軍大權,排擠毛澤東。要說對馬列的「認識」,毛在「知識佔有」上不如他們,毛被他們批為「土包子」、「小農意識」、「山溝裏出不了馬列」。而毛則反批他們是「食洋不化」、「本本主義」、「教條主義」、「嚴重脫離中國革命實際」等等。
二是一批和毛澤東「治學興趣」相同的人,他們更喜歡讀中國的文史典籍,從中吸取打天下、治天下的經驗和道理。這些人能夠「天然」的和「泥腿子」、「大老粗」血脈交融,中共的天下正是這樣兩種人、兩股勢力合力打下的。
當然,作為共產黨,毛澤東無論甚麼時候都不敢也不能輕視馬列經典,他說過「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只是他對馬列的理解和運用,愈到晚年愈中國化——中國文史化,總愛用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掌故、文史詞章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主張、治國方略和用人行政。
毛澤東的這些做法和人格魅力,對時下準備登上歷史舞台的中共第五代有最為強烈的「隔代遺傳」影響,尤其是對「太子黨」領導人和高幹子弟們。這些「太子黨」的政治修為、言談舉止頗有毛澤東「文史風流」的影子,他們的確最崇尚毛;而且他們不太像第三代、第四代對「留洋」、「海歸」派學成返國後鼓吹的「洋貨」那麼感興趣,儘管他們自己也到訪過世界許多地方,很有「國際視野」,然而,他們和毛皇帝一樣更看重中國的國情,更重視中國文史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