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通脹惡化 埋下隱憂

人民銀行一年內兩次加息,顯然針對通脹惡化。當物價飆升到一定程度,也就從經濟問題轉換成了社會問題。當十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創下二十五個月的新高,國務院迅速出台了十六條措施穩定物價,各地方政府和中央部委也都在年底掀起一場反通脹之戰,成效如何,仍待觀察。

有論者指出,對一些商品採取簡單的行政限價,很多都是只管當下、不顧將來的短期做法,反而會為將來的通脹埋下更大隱患。

政府以行政手段抑制物價,結果卻是出現大規模的價格倒掛現象,價格被強行抑制,企業最典型的做法是減少產量,這樣一來,便造成日後產品供需矛盾,價格隨時可能反彈。像食用油,進口大豆成本達到每噸一萬零三百至一萬零四百元,按照目前內地散裝食用油批發價九千七百至九千九百元一噸的價格,企業每賣一噸油就要虧損約五百元。於是,油廠只好減產或將大豆在當地直接出售,以免賣多賠多;即便油廠為通脹舉杠鈴,力撐到春節,往後價格還是要漲,除非進口大豆價格大幅下挫。

二○○八年的通脹程度其實遠超今年,百姓感受更多的壓力,皆因○八年物價上漲主要集中在豬肉和石油少數品種,而今年則全面開花,小到蔬菜,大到房價,幾乎無一不漲。

《生活周刊》最近以「脹」為封面,可謂應景。在通脹猛於虎下,經濟繁榮往往並不意味着民眾福利的同步增長,在內地現有的收入分配格局下,居民的收入增長長期低於經濟增速,並無法分享太多的增長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