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重臨、樓價飆升、社會貧富懸殊加劇,但坐擁過萬億元儲備的港府,卻遲遲未有推出措施紓解民困。五大黨派將於下周三立法會復會後首次動議辯論,合共提出近三十項紓緩通脹措施,迫使港府在二月發表的預算案開倉紓困,不論以措施數目計或是涉及開支金額計算,都是歷年之冠,包括減稅、免差餉、免租、綜援及生果金「出三糧」、向低收入家庭派發食物券及推出抗通脹債券等。預計在各黨派互相支持下,原動議及大部分修訂都可順利通過,對港府及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構成龐大政治壓力。
本港第三季經濟錄得強勁增長,加上賣地收入激增,多間會計師行都預計港府全年會錄得最少六至七百億元盈餘,但不少中、基層香港市民卻未能受惠於經濟增長,反而因樓價及租金上升,內地食品等輸入性通脹,以及多項公共服務接連加價,生活水平不升反降。不過,港府及曾俊華最近仍多番強調環球經濟復甦前景未明,暗示明示來年預算案不會大幅派糖紓困。
民主黨議員黃成智將於下周三提出動議,促請港府落實十項紓困措施,包括每戶每季寬免最多一千五百元差餉;生果金、綜援及傷殘津貼「出三糧」;提供每年三千六百元基本電費補貼;公屋免租兩個月;以及復建居屋及重推租置計劃等,估計共涉約二百八十億元開支。
民建聯陳鑑林、工聯會潘佩璆、自由黨劉健儀及民協馮檢基分別提出修訂,合共再提出多十六項抗通脹建議,包括凍結各項政府收費、向食物銀行增加撥款及直接派發食物券、設立三百億元公共交通收費穩定基金等,以免公交機構將加價壓力轉嫁市民。針對人口老化及租金飆升,多個黨派均建議提高長者醫療券金額至每人每年一千元,並為輪候公屋的非綜援受助人補貼兩個月租金等。
黃成智否認有關建議是叫政府「派糖」,而是「派膠布」幫市民捱過通脹難關,強調相對港府今年錄得的財政盈餘,將上述措施全盤推出亦「綽綽有餘」,若當局連最基本的紓困措施亦「拖字訣」,只反映港府「冷血」對待市民,勢必激起民憤,後果不堪設想:「如果真係關愛市民,就做好抗通脹政策,有用過搞關愛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