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黃大仙等老市區,也同時是香港最窮的社區,且以老人為主;老而窮,則無論他們怎樣努力、犧牲,也絕不可能給自己和家庭帶來翻身機會。
當前在特區政府的施政底下,他們唯一的機會是讓市建局或發展商把他們住的地方收購重建,得一些補償苟延殘喘。但對絕大多數居於公屋的貧窮老人家庭,政府不會收購重建,他們便要住在蝸居裏讓通脹逐漸把微薄的收入、卑微的生活侵蝕,至死方了結。但可惜他們壽命長,是上天的玩弄,六、七十歲的今天,還有一、二十年的生活要捱下去。這算是對香港天價樓宇堆砌出來的榮華一大諷刺。
特區政府的所謂關愛會做甚麼呢?福利、醫療都在縮減經費,公共服務(如水電公共交通等等)都在蓄勢待發隨通脹抬價,而食的基本面也難避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漲價。
扶貧計劃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特區政府高官只懂得搞申辦亞運、加建持續虧本的迪士尼公園、興建另一大白象的郵輪碼頭,並大肆建設公路,讓有車階級更享駕車之樂(卻不管環保、低碳)。老人、老區對政府高官而言,可埋首沙堆不理,可視作盲腸最好割掉,但卻吝嗇公帑,不肯施與。
在政府欠缺承擔下,或許老人、老區只能自救,也或許香港的「八十後」及所有有心之士,包括所謂民主人士、保育人士,應捨菜園村、捨郊野公園,分清輕重,去挽救老人、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