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的施政報告再次未獲立法會的「致謝」,他執政六年,有四年的施政報告遭未獲「致謝」滑鐵盧,其失敗比率直追董建華。香港回歸十四年,兩位特首或有德無能或無德無能,這從他們的施政報告屢遭未獲「致謝」、社會不收貨便可以看出也。
從古至今,執政者只有施仁政、有德行才能得民心,才能長治久安。這是一個老掉牙的道理,但萬古不變,無論甚麼「現代理論」、「社會轉型」都不能改變這個規律。司馬遷說,商殷太戊執政時「殷復興,諸侯歸之,故稱中宗」。周公告誡周成王,過去中宗治理天下,敬畏、戒懼、不敢荒廢國事,穩坐天下七十年。到了殷高宗,兢兢業業治殷,四方附屬都對他很敬服,安享天下五十九年。到了祖甲時期,他能以民為念,了解百姓喜好,不欺負鰥寡孤獨,也能坐安天下三十三年。這之後的君王,生出來就貪圖享受,驕奢淫逸,不理百姓死活,沒有一個長壽的,而國家日亂,百姓日苦,此為君者無德無仁之教訓也。
香港是成熟發達的現代社會,為政者施仁政、有德行絕非難事,只要有心和不太蠢就能做到。然而,董建華和曾蔭權都沒做到。董建華的問題不是無心,而是有些蠢。董建華有施仁政之心,德行也嘉,但理念、眼界、水平、能力、用人無配合,施政就往往好心辦了錯事,仁政成了莠政,惟有半途下台。
曾蔭權的問題比董建華要糟糕。他不但無心,而且無能。這個無能,不僅僅是眼光、水平、理念問題,還有心術、人品、性情問題,比如剛愎自用、氣量狹小、自以為是、聽不得不同意見等等,有這些毛病作怪,怎能指望他的執政、他的施政報告有甚麼仁政可言?因此,他今次的施政報告雖然抓住了房屋、扶貧、安老這三樣與民生關係最密切的話題,最容易訂出施仁政的舉措,然而,都交了不合格的考卷,在百姓眼裏,不但仁政無所見,連仁心亦闕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