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遠足拗柴嚴重可骨折

秋高氣爽是遠足郊遊的最佳時機,但遠足時腳踏高低起伏不平的岩石和泥地,最易「拗柴」受傷。有物理治療師警告,足踝「拗柴」的嚴重程度由最輕微的拉傷肌肉,到較嚴重的扭傷韌帶,及最嚴重的骨折,三種受傷程度的表徵都是患處紅腫乏力,一般市民未必能分辨,故遠足時「拗柴」,千萬不要「死頂」繼續行程,須用最快途徑落山求診,否則傷上加傷,康復期隨時倍增。

註冊物理治療師陳嘉渝指出,一般人俗稱的「拗柴」,可涉及足部肌肉、韌帶或骨骼受損,後果可大可小。如果足踝及小腿外側下半部疼痛,可能是小腿外側的腓骨肌肉拉傷,患處仍然能活動,但較難用力;一般肌肉拉傷只需包紮及休息,復原時間約需一周。

不過,若患處不能活動,則可能是扭傷韌帶或骨折。陳嘉渝解釋,扭傷韌帶後的一至兩天,患者會感到關節很鬆,走路時不穩陣,顯示關節可能移位,應找物理治療師以手法治療,將關節移回正確位置。不過,韌帶受傷很易復發,關節亦可能會提早退化,需要加以小心保護。扭傷韌帶一般需要休息兩至三周,韌帶會在四至六周內自動修補復原。

繼續行傷上加傷有排醫

「拗柴」最嚴重的情況是骨折,陳嘉渝指,若遠足時不慎踏進石隙,又不幸引致腳掌內側的三角韌帶撕裂,便很容易扯傷俗稱內腳眼的脛骨,導致骨折或骨裂。患處會即時不能活動和無法用力,痛楚可牽涉整個小腿,「若痛到腳掌都踩唔到落地,就好可能係骨折,唔係扭傷韌帶咁簡單。」

陳嘉渝指,骨折會引致患處血腫,周邊韌帶都會受傷,需要接受外科手術及打石膏,打石膏約需四至六周,受傷的骨骼回復原有強度亦需八至十二周。

遠足時「拗柴」,應即時以冰敷及繃帶包紮,以保護患處,再以最短的路線落山,「行返出馬路,最好截的士去急症室,千祈唔好死頂繼續行,否則原本兩個禮拜好,變咗四個禮拜先好。」他呼籲,若同行友人看到患者面容扭曲,走路時一拐一拐,即使患者表示不痛,亦應帶他求診,以免延誤醫治。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