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癡呆症患者於病發早期,通常仍神志清晰,只是善忘及判斷力較差,惟「癡呆症」之名易令公眾誤解,甚至令患者及家屬諱疾忌醫。提供癡呆症服務的賽馬會耆智園調查發現,五成半受訪巿民誤以為患者必定「癡癡呆呆」,近半數人認為「癡呆症」一名令患者受歧視,團體倡議為該症「正名」,並已獲衞生署及醫院管理局等十八個機構響應。
葉太的八十五歲母親約三年前確診患癡呆症,她指母親早在五年前已出現徵狀,例如重複修補一個破損得無法再用的零錢包,但其思路仍十分清晰,家人未有為意。
她直言「癡呆症」一名容易令人忽略早期徵狀,甚至產生抗拒感而諱疾忌醫。
陳小姐的七十三歲母親於兩年前確診,「最初係同佢去商場,佢突然撞埋玻璃度,有一次就行到塊鏡前面轉來轉去,問點解有個人阻住佢。」她指母親非完全「癡呆」,反偶爾會突然哭泣、沒耐性及易發脾氣等。
耆智園今年三月訪問約一千名市民,結果發現,逾八成半人稱不太了解該症,五成半人以為患者會「癡癡呆呆」,六成人認為患者很快喪失記憶力,三成八人認為長者才患該症。
該園總監兼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郭志銳指,癡呆症由輕微惡化至嚴重可歷時十年,早期只會善忘、判斷力差、認錯路及顛倒時間等,後期才會神情呆滯及思緒混亂,隨着愈來愈多患者於早期確診,「癡呆症」應改名。
該園早前舉辦癡呆症正名比賽,收集到一千三百多份作品,三十六個進入最後評審,包括「腦還童症」、「耆易忘」、「特慢識亞症」(取自癡呆症英文Dementia的音譯),及以患上此症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命名的「高錕症」等,高錕太太黃美芸亦為評審團成員。獲選新名將於本月廿九日公布,比賽另設「我最喜愛名字」網上選舉,市民可以於本星期六前登入www.jccpa.org.hk/c-renaming.html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