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港人一個窮 和諧社會成泡影

香港的富人愈來愈多,過去一年百萬美元富翁增加了四萬人,增幅為世界之最。香港窮人也愈來愈多,有調查發現,過去半年窮人激增六萬,由去年底的一百二十萬人變成現在的一百二十六萬人,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十八。其中,貧困長者達二十九萬人,佔總數三成四。也就是說,每五個港人就有一個窮人,每三個長者就有一個捱窮,這對號稱全球排名第七富裕的香港而言,是莫大的恥辱。

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貧富懸殊日益擴大,既有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更是本港特有的畸形經濟結構所造成。本港經濟去年開始復甦,今年增長態勢亦不俗,亞洲開發銀行早前發表報告,將香港今年的經濟增長調高至百分之五點八。可悲的是,儘管經濟增長,窮人數量卻不跌反增。事實一再證明,如果香港經濟無法轉型,如果財富分配持續失衡,窮人便無法分享經濟增長的好處,貧富懸殊只會繼續惡化下去。

更不堪的是,面對冠絕全球發達經濟體的貧富懸殊問題,港府一直扮鴕鳥將頭埋在沙堆中,不僅取消了扶貧委員會,高官還不斷發表貧富懸殊只是「統計學的問題」、「收入低於綜援戶才算是窮人」等謬論,以施捨心態來敷衍民間的壓力。全球金融海嘯爆發以來,港府聲稱已動用逾千億元扶貧,但每次都強調是「一次性」措施,可見港府沒有扶貧的長遠政策,永遠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難怪港人將港府的扶貧措施形象化地稱為「派糖」,只是讓嘴巴暫時甜一下,卻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官富民窮,堪稱港府對扶貧缺乏承擔的另一鐵證。港府的財政及外匯儲備直線上升,由回歸初期的六千億元,增至現在的逾二萬億元,儲備之高在全世界位居前列,基層民不聊生,港府卻「肥到着不到襪」,這不是光榮,而是可恥。在這種情況下,市民要求港府還富於民,加大扶貧的力度,本來是天經地義的,但港府竟然以種種藉口推三阻四。港府坐擁金山銀山,寧願讓財富躺在庫房中貶值,都不用來幫助有需要的人,甚至以自願醫保為名推卸公共醫療的責任,不僅基層市民怨聲載道,連有錢人都不屑其所為,狠批港府孤寒成性甘做守財奴,激化社會矛盾。

不患寡而患不均。財富分配嚴重失衡,社會不公日益加劇,不僅令香港瀕臨動亂的邊緣,也導致港府施政寸步難行。早前本地大學發表調查報告,指有四分之一的市民認同以激進方式表達訴求,香港不再是和諧社會。可以說,日益突出的老人問題、八十後問題、悲情城市問題等等,根源都在於「貧窮」二字;近年反高鐵、反西九、反申亞風起雲湧的背後,其實也都有貧窮問題的影子。

以今次申亞為例,與廣州亞運會相比,港府提出的四百五十億元投資預算並不算多,用高官的話來說是「相當克己」,事實上,市民也並非反對體育運動,但為甚麼申亞之議甫出,民間就出現一邊倒的反對聲音呢?原因很簡單,申亞是錦上添花,扶貧則是雪中送炭,港府有錢去申辦亞運會,卻不願在扶貧方面作出承擔,完全是緩急不分、主次顛倒,理所當然激起市民的反感。

貧富懸殊是香港的深層次矛盾,更是社會的癌症,如果不病向淺中醫,及時採取措施,遲早會蔓延全身變為不治之症。港府即將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對扶貧問題是繼續蜻蜓點水,還是改弦易轍有所承擔,不妨拭目以待。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