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解碼:港深同城兩個中環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三十周年,三十年來,經濟發展翻天覆地,此乃眾所周知的事實,然而今天之神州大地,若果從經濟發展來看,經已是無處不「特」,因此深圳再無「特」色可言,那麼以後如何發展下去呢?

過去三十年,深圳經濟發展之「特」,乃是參考香港經驗而來,然則今後也參考香港,甚至來個深港大融合嗎?但如何融合呢?

近日頻頻對香港事務發表高見的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當然熟悉深圳之發展歷程。他認為,整體而言,港深之間合作機遇遠遠大於競爭,港深融合是必然的結果,對雙方都有利。

他指出,港深的經濟互補性非常強,再加上工資水平、物價水平、房價水平的差距比較大等,兩地需要把這些積極因素調動好,使得這些融合可以給兩地的居民和工商界帶來更大的好處,未來三十年這將是一個很好的課題。

有趣的是,梁振英說可以從香港的角度「猜一下」,再過三十年的情況。那就是,在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前提下,港深之間應該可以實現持證免簽證往來,即是說,香港人可能住在香港卻到深圳上班,深圳人也可能住在深圳到香港上班。他這樣看:「兩地的人員來往,三十年後應該基本能做到內地常用的一個詞『同城化』。」

我們根據如此這般的「同城化」思路,除了兩地人員往來免簽證之外,請問港深又如何「同城」呢?如果香港堅持要做珠三角金融業的龍頭,與長三角金融業的龍頭上海,形成國家兩個國際金融中心雙龍出海之局,深圳是不是要配合香港的發展呢?抑或也堅持自己繼續另搞一套?

假如深圳要配合香港的發展,那麼請問據稱要作為深圳的未來之前海,究竟還要不要發展成為所謂「深圳的中環」?港深同城兩個中環的構想,行得通嗎?

還有,深圳在經濟發展與經濟體制方面的改革開放,已經走了三十年,再走下去的話,就是政治體制方面的改革開放了,但這一步,能夠走下去嗎?恐怕未必吧。

史進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