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區議會政治程度上升

民生問題上升為市民最關注的議題,政府在放低政改這個大包袱後,必須全力以赴,為市民做民生實事。近期主流民調,不約而同反映市民對貧富懸殊、復建居屋、老人福利等方面高度重視,對政府構成政治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區議會地位突出,不少民生項目,地區居民的意見往往起主導作用,區議會在政府與居民間扮演居中協調及領導的角色,如骨灰龕覓地興建及樹木管理和保育兩大富挑戰性的問題,就令政府非常頭痛。

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區議會登上政治舞台,在地區事務上主要發揮向政府提供意見的作用,如公共設施及服務,區內小規模的公共工程及環境改善計劃等,政府會諮詢區議會。

近年政府下放權力予區議會,○八年初起,區議會撥款增至每年三億元,協助各地區舉辦體育、康樂文化及社區參與等活動,又開設「專項專款」工程,每年撥款亦有三億元,用作推行地區小型工程。此外,區議會亦參與管理更多地區設施,如圖書館、社區會堂、休憩場地、游泳池及泳灘等,以強化區議會在地方行政的角色,可更好地回應地區上的需要。

未來政府會繼續下放更多行政管理權予區議會,也會鼓勵地區居民主動參與區內事務,尤為重要的,是區議會的政治化程度會有所提升,帶有全港性質的地區議題會更多地進入立法會的議程,因為明秋區議會選舉後,會有挾幾十萬甚至過百萬選票的「超級區議員」進身立法會。

政黨政團視區議會為培育政治人才的練兵場,年輕一代冀通過區議會躋身立法會,區議員向政府施壓爭取選票及提升知名度是常態政治。有見及此,曾蔭權在地方行政高峰會上,高調「訓斥」議員乃權責相符,不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