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重慶簽協議 今昔兩不同

兩岸兩會日前召開第五次「陳江會」,正式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據稱這是一份「有劃時代意義的協議」。協議簽署後的「慶功宴」上,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拿出了兩瓶珍藏的名酒要「一醉方休」。兩瓶酒都是金門酒廠出品,其中一瓶是「黃金十年」的金箔酒,包裝上註有馬英九的兩句話:「飲黃金佳釀,創十年共榮。」這寓意很明白,簽署了ECFA,就等於開創了兩岸「十年共榮」。

今次「陳江會」、簽協議在重慶舉行,寓意當然更為深遠,據說直追六十多年前抗日戰爭勝利後那次著名的「重慶國共和談」,共產黨的最高領導人毛澤東應國民黨的最高領導人蔣介石之邀,為和平建國、組織聯合政府等問題進行協商談判。

那次談判,波折重重,但還是簽署了和平協議。這份協議的簽署雙方都十分勉強,是做給全國人民看的,因為誰都不願意背負「破壞和平」、「內戰重生」的責任。然而,就在談判期間,國共軍事上、政治上的摩擦、衝突就在全國多個地方發生。因此,協議簽署「墨迹未乾」,國民黨、蔣介石就自恃軍事上佔壓倒優勢發動內戰,全面進攻「共產黨的解放區」,這時雙方又互相指摘對方撕毀協議。三年多後,國民黨被共產黨趕出大陸。

多年來,史學家們對那次「重慶談判」評價不高,認為是一場政治上的表演戲,和平協議的簽署恰恰成了和平與內戰的分水嶺,也可以說重慶談判對國共關係不是甚麼好事。因此,今次兩岸簽署ECFA選在重慶,似乎「意頭」不甚好也。

當然,這可以說是「封建迷信」,不必去理。事實上,國共兩黨六十多年來兩次在重慶簽協議,背景和內容完全迥異。第一次談判簽協議,雙方皆無誠意,開出的條件都是對方難以接受的;所謂「和平」是拿來說事的,沒有利益紐帶。今次則有誠意、有利益,北京又很會「以大事小」,故「十年共榮」可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