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空軍前副總司令傅慰孤中將,有感於大陸對台灣的軍事優勢日益明顯,美台關係又陷於低谷,遂推出《高維戰略——看台澎防衞作戰新思維》一書,以軍事家的身份分析,傅慰孤主張以攻為守,甚至在資訊戰方面不妨先發制人。
退休後的傅慰孤作為孫子的信奉者,深切認識到台海安全在於兩岸關係的發展,而不在於軍事領域的追求。表面看來,這是自相矛盾的,細讀此書,方知「高維戰略」承繼了「不戰而屈敵之兵」的傳統大智慧。
十五歲考入台灣空軍幼年學校的傅慰孤,六十歲在空軍副總司令任內退伍,可說是行伍出身,駕駛過F86F、F100A和F104A/G等戰機,巡弋在台海上空。但是,他並不只是個廝殺漢,曾經攻讀元智大學機械工程碩士以及台灣大學EMBA高階公共管理學碩士,也是國防白皮書撰擬人,絕對是文武雙全。
台灣國防部前軍政副部長林中斌指出,《高維戰略》一書在軍備支出的效益分析方面,有簡明而獨到的見解。
該書引用美軍聯合作戰準則,攻防的效費比為一比九,從導彈防禦角度看差距更懸殊,攻方投入一千萬美元,守方即使花十八億美元因應,也未必百分之百抵擋得住。故此,傅慰孤曾對美軍展示空軍演習的想法:假設台軍空襲大陸沿海十三個空軍基地,可逼退解放軍戰機三百公里;如炸毀敵二十五個基地,可保台灣海峽的空中優勢。
台灣目前買不到、也不能研發戰略性攻擊武器,所以台灣軍方只能將投資重點放在潛艇等戰術攻擊性武器之上。在未來資訊戰中,投資於資電武器效益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