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中國人餐餐「無飯不歡」,但為了健康,此習慣可能需要改變。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衞生學院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常吃白米者患糖尿病風險增加一成七,若稍為改變飲食習慣,將三分之一的白米進食量,改為糙米,糖尿病風險即時減低一成六。專家解釋,白米去除了含最多纖維、礦物質、維他命、植物化學物的米糠和胚芽,剩餘營養素大部分是碳水化合物,多吃容易致肥。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衞生學院追蹤十九萬七千名成人的飲食習慣與糖尿病發病情況長達廿二年,發現吃白飯愈多的人,糖尿病機會愈高。每周吃五份白飯或以上者,糖尿病機會較每月吃少於一份者高出一成七;而每周吃兩份或以上糙米者,糖尿病風險較每月吃少於一份者減少一成一。資料顯示,一份白飯約等同一碗白飯。
研究發現,進食全穀類產品的人最健康,以大麥或全麥取代白米者,糖尿病風險顯著降低三成六;而將進食白米的三分之一分量,改為進食糙米,糖尿病風險亦即時減低一成六。專家解釋,白米剩餘的營養素大部分是碳水化合物,多吃易致肥,全穀類產品則保留了米糠和胚芽,既含較少碳水化合物,更容易飽肚,故是健康之選。
專家認為,研究對以白飯為主糧的亞洲人影響最深,亞洲人應考慮在飲食餐單中減少進食白米,增加進食糙米。西方人社會的白米消耗量亦與日俱增,美國超過七成的米飯消耗量均是白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