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早年制訂應變計劃

【本報訊】港府早年制訂一套名為「大亞灣應變計劃」,一旦大亞灣核電廠發生核事故,各決策局及部門即會按計劃行動,盡量減低市民從輻射煙雨或食入途徑所受到的輻射照射。措施包括疏散、監察、服食碘及食物管制等,政府會透過電台、電視台及政府網站,向市民宣布適當的應變措施。

10地點設監察站

天文台目前在本港十個地點,包括距離大亞灣核電廠最近的東平洲、元五墳、塔門和吉澳等地設輻射監測站,監察環境伽瑪輻射劑量率。若環境伽瑪輻射劑量率大幅增加至超過五千個單位時,便可能有需要採取防護措施。其中在核電廠二十公里範圍內的東平洲及大鵬灣香港水域,居民及船隻或需疏散或進入掩蔽所。來自核電廠二十公里範圍內的廣東地區來港人士亦要接受監察,透過淋浴清除表面污染。未能完全除污者會被送往指定醫院的消除輻射中心,並服用穩定碘片,防止吸收放射性碘。

另外,本港各關口會採取特殊的邊境管制措施,防止受輻射污染的貨物進入香港。由核電廠五十公里範圍內的地區輸入香港的食物,都要在邊境及其他出入境檢查站接受輻射污染檢查,超標貨品均需退回。不過若因此出現糧食短缺,放射防護諮詢小組可將標準提升至就算進食超過一年,也不會對健康造成短暫或長遠影響的水平。水務署亦會視乎情況,或暫停從廣東輸入原水,並優先使用不受污染或污染程度最低的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