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亞灣核電廠二號機組一根燃料棒洩漏輻射,有專家分析,燃料棒的外殼由堅固的不銹鋼物質製成,內藏極高能量的核原料鈾。作為防止輻射洩漏的第一道屏障,燃料棒平均一年需更換一次,燃料棒出現小缺口,可能與外殼老化、焊接欠佳或抵受不住高溫而出現裂縫有關,如洩漏情況嚴重,需停止機組運作盡快更換。
身兼能源諮詢委員會成員的浸會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周全浩指出,每根燃料棒有十至廿呎長,一般核電廠會有數千至數萬根燃料棒,是核能發電的基本工具,燃料棒內藏核原料鈾,核分裂亦在燃料棒內進行,分裂反應所產生的能量會把水加熱使其變成蒸氣,再推動渦輪機來發電,分裂過程會令燃料棒長期處於高溫中,若燃料棒外殼焊接有瑕疵,或用得太久,可能會出現輻射洩漏危機。
周全浩又稱,燃料棒平均使用一年後,內裏的鈾便會耗盡,一般發電廠會更換全新的燃料棒,若在此之前燃料棒外殼出現裂縫,廠方會按滲漏程度決定是否需立即更換燃料棒,如洩漏情況嚴重,需停止機組運作盡快更換。
他續指,按中電公布的事故情況分析,今次洩漏輻射程度屬於輕微,加上燃料棒所處的核發電堆心與外間完全隔絕,輻射不會輕易漏出,市民毋須過分擔憂。
主席:何鍾泰
副主席:李焯芬
顧問:黃保欣
成員:胡經昌、鄭漢鈞、潘宗光、曹宏威、潘自強、溫石麟、徐玉明、呂明華、陳清泉、劉正光、蔡錫聰、龍子明、李家仁、何良良、濮繼龍